首頁» 學生天地» 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
實習作品 | 你真的會跑馬拉松嗎?
發布時間:2020-05-18

随着國家“全民健身”的号召,

馬拉松在大衆體育中也越來越普及。

然而,馬拉松畢竟屬于極限運動,

有一定的危險系數。

因此,學會科學地跑馬拉松是十分必要的。


賽前準備


訓練要從小到大

從少到多

第一次跑馬拉松的人要準備6個月以上,進行間歇跑。先跑三公裡再逐步提升,但是每周提升的總距離不能超過上周的10%—20%。最後在比賽前兩周進行LSD(長距離慢跑),檢驗自己的撞牆期,為比賽做好充分準備。

 

學會看懂

路線圖和海拔圖

線路圖和海拔圖常常被很多人忽略,實際上它深藏玄機。海拔起落較大的地方,上坡要降速放緩,下坡要略微加大一些配速;一些平緩路段要注意跑姿和呼吸的節奏,調動好身體和心理的積極性……有很多跑友喜歡把全馬路線分解成各個小路線、小目标,一個個小目标的達成,更有利于馬拉松比賽的完成。

 

對“撞牆期”

有一個心理預估

“撞牆期”就是跑者的體能已經達到極限,之前儲存的能量幾乎耗盡,這就會造成身體的瞬間疲累。因而要在此之前就需要及時補充鹽丸、能量膠等,對身體的能量進一步提供補充,讓我們的身體平穩度過撞牆期。

 

制訂合理的補給方案

生活中不能餓了才吃飯,也不能渴了才喝水。補給也是這樣,要對身體的代謝有一定正确的預估,給身體的消耗留出提前量。賽前階段糖原的儲備,對提高運動能力有明顯果。

 

合理調整和控制飲食

比賽前三天增加飲水量;戒酒、戒油膩食一周;賽前兩小時吃早餐;比賽時胃充分排空;這些能夠避免運動中的嘔吐。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配合蛋白質。長時間跑步會加速腸蠕動,避免食用膳食纖維,減少奔跑中上廁所的次數;比賽前半小時補充300~500ml電解質飲料,或一劑鹽丸。

a8f9a6e64f1749b096298f2031fd7349.jpg

賽中姿勢


腳着地的正确方式

研究表明,一名好的長距離跑者通常是以族中着地的。慢跑者以足中和腳跟着地,快跑者着地點比慢跑者靠前。這樣可以減少震動,緩解小腿肌肉和足腱的壓力,同時為下一個邁步做好準備。


臀部和頭部的姿勢

着地時你的腳應該在你的重心線的末端,也就是“頭臀腳”三點成一線。頭部保持正和直,目光看向正前方。轉頭 的時候需要特别小心,通常是從脖子以上部分轉動,避免身體的扭轉,避免在行進時産生不穩定。


手臂的姿勢

要保持放松,将手臂自然彎曲在腰線以上,不要太高或太低。很多長跑運動員手臂都是略帶弧度擺動的,不要把太多的力氣使在手臂上,不能激烈地擺動手臂。


膝蓋

長距離跑步時膝蓋不要擡太高。隻有短跑或上坡時才需要擡高膝蓋。


步長

長距離跑步步長不能過大,它會導緻很多傷害,包括足腱、髂胫疼痛和髂腰肌疼痛。


呼吸

保持深度呼吸和規則呼吸,很多時候呼吸會自己調節,要口鼻同時呼吸吸入足夠的氧氣。


上坡和下坡

上坡時放慢速度、加快擺動手臂。下坡時同樣也要謹慎放慢速度,否則對膝蓋傷害非常大。

b5fe9876666542daa96cd7bb88ca2171.jpg

賽後恢複


盡早補糖補水極大有助于疲勞恢複

跑馬結束後,體内糖虧空,身體也基本處于脫水狀态,身體消耗很大。大量運動營養學研究證實,運動結束後盡早補糖補水有助于糾正電解質紊亂,消除疲勞,其效果遠遠優于運動後過一段時間再補糖補水。


達到終點半小時再進行

拉伸和肌肉放松

馬拉松比賽到達終點并不适合立即拉伸,但在半小時以後,你需要進行全面和細緻的拉伸,通過拉長肌肉,達到消除肌肉緊張,促進再生的作用。拉伸最好能結合泡沫滾筒放松。


冰水浴/冷熱水交替泡浴

冰水浴可以達到緩解疼痛,減輕炎症反應的作用,而冷熱水交替泡浴可以達到促進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修複的作用。


壓縮襪/腿套

在比賽後促進恢複

很多跑者會在跑步中使用壓縮襪,據說可以達到延緩疲勞的目的,其實壓縮襪除了在跑步過程中使用,跑完步同樣可以使用,使用可以産生梯度壓力的壓縮襪可以達到促進血液回流、消除疲勞的目的,并且研究也顯示壓縮襪具有肯定而明确促進恢複的作用。


選擇低沖擊運動


當你恢複運動時,可以選擇從低沖擊運動開始。可以選擇遊泳作為最佳跑後恢複運動,因為不影響身體,并且水對肌肉也很柔和。另一種陸上恢複方法是:輕松地自行車騎行。專家表示:“這将是腿再次運動,并吸引新鮮血液通過這塊區域,這會加速恢複。”

8942e49748d249609b182805fb2c2edd.jpg

作者 / 張豔珍

指導老師 / 徐藝心

輪值主編 / 吳垠

責任編輯 / 黃怡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