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17日,ESPN有關喬丹的10集紀錄片《The last dance》正式播放完畢,這部創造曆史的體育紀錄片一經播出,就引起的全世界籃球迷的廣泛關注與讨論,全世界的籃球迷不管有沒有經曆過喬丹和他的公牛王朝,都被這部片子展現的“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的那些故事所深深的震撼。
在 4 月 20 日首播的前兩個小時,ESPN 上觀看第一集的人數就多達 700 萬人,而總共 10 集的平均收視人數為 560 萬,芝加哥地區更是拿下了 12.1% 收視率,創造了 ESPN 紀錄片曆史收視記錄。除此之外,這部紀錄片在爛番茄、IMDb、豆瓣等國内外主流影評平台上,也分别收獲了 95% 新鮮度、9.4 和 9.8 分的高評價,無疑是口碑和收視的雙豐收。
這部紀錄片已經成為了曆史上最受歡迎的紀錄片節目之一,随之帶來的,還有關于喬丹、公牛隊等一系列話題和熱度,這一點從國内外社交媒體上的各種帖文和話題上就足以看出,它讓經曆過喬丹公牛隊時期的球迷們再次找回了青春的記憶,同樣也讓年輕一代的人們以更直觀的角度感受到,為何當年的公牛隊能夠在曆史上具有如此的傳奇地位,以及喬丹能夠毫無疑問地被稱之為“G.O.A.T.”。
當這部紀錄片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之後,我們的腦海中不僅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喬丹的故事如此讓人興奮,哪怕現在NBA的受衆有多一半的人都沒看過他的直播比賽?為什麼體育人會如此認可喬丹賽場内外的成就?一個好的體育故事到底應該怎麼講?
帶着這樣的疑問,讓我們再次走進喬丹和他的《The last dance》。
制作背景
首先,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部片子的制作背景。1997年秋天,芝加哥公牛隊同意NBA娛樂組,用至今仍是行業最高水準的IMAX攝影機對球隊進行拍攝。詳細記錄了公牛王朝最後一個賽季的台前幕後。2000年,曾有一部45分鐘的IMAX紀錄片《極限喬丹》上映,就是從這些珍貴的素材中剪輯而成。不過,剩餘的幾百小時極清IMAX素材,一直未得到NBA和喬丹本人的允許,20年來從未公開。
直到2016年NBA總決賽之後,著名的體育電影和紀錄片制作人邁克托林,三顧茅廬拜訪喬丹,而恰好喬丹也曾經被托林曾經制作過的紀錄片《艾佛森》所感動,之後邁克爾·喬丹才正式改口:同意《The Last Dance》紀錄片開啟制作經過了四年拍攝團隊進行的大量視頻訪談,加上23年前NBA娛樂組留下的那個賽季超過500小時的幕後視頻,最終彙聚成十集,每集50分鐘的《最後之舞》
故事主角選擇
體育紀錄片最重要的一點無疑是故事主角的選擇,主角無疑是講述故事的基礎。隻有你的主角本身帶有故事性與戲劇性,才能夠講出讓人喜歡看的好故事。
而喬丹他的生涯本身就像電視劇的劇情,一降臨就展現出超人的天賦,很快成為的球隊的頭号球星,但剛進聯盟那幾年缺少好的幫手,隻能拿到得分王而不能拿到球隊的團體的榮譽,蟄伏多年之後,他和他的公牛隊更換了更合适的教練,找到了适合球隊的幫手,終于在步入聯盟的第七年,踏過了活塞的“壞小子軍團“,擊敗了魔術師領銜的洛杉矶湖人,拿到了屬于他的第一座奧布萊恩杯。
再然後,一舉實現了三連冠偉業。但卻在他生涯最為巅峰的時期,因為父親的去世而選擇退役。功成身退的喬丹之後打了兩年棒球,強勢複出之前,他拍攝了《空中大灌籃》。複出的第一個賽季,就帶領公牛拿下了前無古人的72勝10負,又一次開啟了三連冠之旅。
也許作為00後的我們之前對于喬丹的理解并沒有那麼深刻,隻是通過各種新聞,各種前一輩的講述告訴我們喬丹有多麼多麼厲害,但在我們心中僅僅是一個代表偉大的符号而已。
而通過這部紀錄片,他在我們的心中的形象更加的鮮活與生動。我們能更清晰的感受到那段時光,感受到喬丹的偉大,對于勝利的渴望,以及周圍人對他的尊重。這便是體育紀錄片講述給我們的一個動人的體育故事。
故事線與剪輯手法
在故事線的選擇上,《The last dance》并沒有像NBA集錦那樣,老是聚焦喬丹的高光英雄時刻,而是将故事主線定格在喬丹職業生涯晚期最為艱難的1997-1998賽季台前幕後,這是這部紀錄片的主線,同時另一條是從喬丹的大學時代一直到1997年,運用插叙的方式補充背景。在兩條故事線時間來回跳轉,用明暗線相交的這樣一種手法去展示一系列有過喬丹和那個賽季公牛的故事。
在這段時光之中,你能看到公牛總經理克勞斯與球隊核心人物的不和、皮蓬的薪水的故事、喬丹和騎士那記“The shot”,喬丹和壞小子軍團那幾年的恩怨,中間還穿插的對于當時各種關鍵人物的訪談。
制作者用兩條時間線展示喬丹作為球員和傑出現象的成長方面是很有價值的,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得故事線完整,給沒有經曆過那段時光的球迷補充交代了背景,而對于經曆過球迷來說,更是對于他們那段美好回憶的回顧與重溫,更能夠使觀衆産生共情。
用體育記錄片講故事
我們把目光放的更加宏大一些,什麼是好的體育紀錄片?
“它一定是精彩的體育故事,但不僅僅是故事。”體育紀錄片導演傑森-赫希爾說,“那是關于人生的回味與思索,勝利與失敗,順境與逆境,沒什麼比體育更能展示人世間的酸甜苦辣。”赫希爾執導的《The Fab Five》就是這樣一部作品,這部片子講述當年密歇根五虎的故事。1991年,克裡斯-韋伯、朱萬-霍華德、傑倫-羅斯、吉米-金與雷-傑克遜五名大一新生,組成了密歇根大學籃球隊先發五虎,連續兩年殺入NCAA總決賽震驚全美。
很多人的紀錄片是為了把主角塑造成神,而喬丹的《The last dance》,卻把這個已經57歲的億萬富翁、傳奇名宿從神壇上拉了下來——現在有太多人不知道當年的喬丹有多強大,他們隻能在集錦中體會喬丹的強,甚至會認為現在的某些偉大球員是可以挑戰喬丹曆史地位的。
他的故事,也不隻是打雞血,不是空喊堅守,不是讓你知道他有多努力,而是能夠令人回味悠長。不僅讓你看到戰神的天威,也有一個男人在生活境遇裡的釋放、改變,自然流露。體脂率3%,身高1.98米,超長的滞空時間和天賦之外出色的技術,這些不是與生俱來的東西,而是一個男人為了夢想日複一日的堅守和努力。
那支芝加哥公牛,也不像95-96賽季72勝那樣的無人可擋,在那看似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早已經是暗流洶湧,大廈将傾,但是他們依然在喬丹的帶領下,為了共同的冠軍夢想,在絕境之中憤然重生,拿到了隊史第二個三連冠。
所以這個故事為什麼令人回味,不是以神之力絞殺常人,無人可擋,而是神也與常人相同。喬丹,和他身邊最出色的戰友們,都有人的身體,情感,訴求和弱點。在這個過程裡,他們迷失,憤怒,失敗,尋找和定義自我,明确目标,重新上路。這才是那個最迷人的過程。
換句話說,正因為這部片子講述的,是喬丹沒有被神化的真實故事,才能引發大家的情感共鳴。
人們會被這樣的喬丹激勵,而不是一邊看一邊想“算了吧,他是天才,我們隻是平庸之輩。”
所以體育故事的标準是什麼?無非就是好故事的标準加上了體育的屬性。通俗易懂、發人深省、故事完整、講述方式動人,就是好故事。
作者/餘博洋
指導老師/張淩霄
輪值主編/張淩霄
責任編輯/黃怡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