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生天地» 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
實習作品 | 微信遺囑:手機裡的遺囑,刻在心裡的一生
發布時間:2020-04-29

手機裡的遺囑,刻在心裡的一生








“看過世間百态,我一直認可‘我們永遠無法預測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這句話。經曆了2008年的地震,2020年的新冠疫情,我感觸頗多。如果哪一天我離開了,你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這是一條寫給家人的遺囑,特殊之處是它藏在手機微信裡。疫情期間,很多人開始重新感悟生命,萌生了為至親好友留下囑托于寄語的念頭。為滿足這一需求,中華遺囑庫在其官方微信公衆号上緊急開通了“微信遺囑“功能。


a90ec7765d3545ccbf6f51b7de029a41.jpg

在廣州日報的相關報道中筆者了解到,很多網友在體驗該功能後都感受到内心的療愈:



有女兒對媽媽說出感激:“作為母女可以像朋友一樣相處,彼此有共同語言,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隻要是方向正确的事你從來不會阻攔我,愛你哦。順便說一句,我那些專輯、海報、各種周邊都是限量的,千萬别誤扔。”


也有人寫下對愛人的依戀:“願餘生身體健康,萬事随心,所有的煩惱都與你無關,所有的疾病都能痊愈。如果有來世,但願依舊可以一起。”


還有人感念:“2020年我們與祖國母親一同經曆了一場生命的較量,深感生命的脆弱及祖國母親強有力的庇護。”


一位在社區工作的媽媽給孩子留言:“寶寶,媽媽永遠愛你,因為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媽媽作為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必須沖在前面,為居民們做好預防的一線工作,很辛苦,但回家有你等着我,我就不累了。媽媽希望你健康,平安和樂,因為疫情的關系,我很害怕,所以決定立個遺囑,不能去到中華遺囑庫,就用微信記錄一下。如果有一天媽媽遭遇不測,媽媽名下的房子,轉到你名下,歸你所有,其他的就你爸爸處理好了。”

4481b8ecc5f840e7ac72016c0de3369d.jpgebc9854d375c469fbcf63f367a6a4253.jpg

微信遺囑的開通,讓更多人正視起死亡,想象死亡、終結與生活的瞬息萬變。當人們真的要直面生死的時刻,大都會反複思考自己究竟能寫下些什麼,最後落到筆端的都是最深的表白和祝願。微信遺囑功能也稱為幸福留言,人們寄期望它在某個不得已的時刻,成為自己與親人好友的最後一次對話。把平時口頭不願提起的感激或歉意,放在線上的一條條”幸福留言“裡,免于最終成為“未能說出口的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作為對身後财物乃至記憶的安排,遺囑指向一段對生命的重點,更代表着一份傳承的起點。中華遺囑庫3月28日發布《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首次公布年輕人立遺囑大數據,其中顯示90後三年來立遺囑人數翻近三倍,立遺囑已不再是老年人才需要考慮的問題,也不再是人們不願提起的“晦氣“詞語,有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在生命最美好的時刻立下遺囑,正視死亡與離别,這是社會觀念的進步,也是法律意識不斷提高的結果。同樣,以9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登記成為遺體捐獻志願者。這些曾被閉口不提的忌諱,逐漸平和走進現代人的生活。年輕人也遲早會老去,遲早會面臨身後問題,盡早形成開明和現代的觀念,對于未來老年社會的完善也有着積極推動作用。

f54c2f23c7f94d8d86128f51d04c0de5.jpg

死亡并不是真正的離開,遺忘才是。人隻有正确面對死亡,才能懂得如何更好地活着。



特别提示:情感遺囑是中華遺囑庫推出的情感服務,微信遺囑可用來傳遞親人、朋友間的叮咛和囑托,不作為法律意義的遺囑。對于涉及财産内容的遺囑,應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預約現場辦理。




作者 | 石佳琪

指導老師 | 宋巍

輪值主編 | 洪建平

責任編輯 | 黃怡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