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全國兩會期間,vlog新聞的創新嘗試已經嶄露頭角。在今年剛結束的全國兩會報道中,更多的媒體開始運用vlog的形式進行現場報道。截至目前為止,兩會vlog在微博超話的閱讀量達到了4.4億,vlog新聞已經逐步走入了人們的視角。
Vlog新聞誕生的原因
Vlog是視頻博客的簡稱,興起于海外視頻平台Youtube,視頻中的vlogger主要将鏡頭對準自己及周邊,以第一人稱視角記錄分享生活,個性化特征明顯。Vlog時長合理,内容親切,具有原創性,可以很好的成為一種新聞傳播的新途徑。
根據《2020年短視頻内容營銷趨勢白皮書》,2019年短視頻日活躍用戶規模增速領銜于移動互聯網各細分領域,日活躍用戶更是逼近在線視頻的2倍。在網生代群體的互聯網行為中,短視頻越來越受歡迎,由此也推動了新聞報道形式的改變而産生了vlog新聞。
Vlog與新聞的結合
2019年的兩會報道是較早将政治新聞報道和vlog相結合的案例。較多的報道是從記者的第一人稱視角,對兩會中的所見所聞進行記錄,其中包括兩會報道的台前幕後、記者的日常、記者對相關議題的記錄。如中國日報開創系列vlog《小姐姐的兩會初體驗》第一集中,記者小彭就記錄了她第一次參加兩會緊張的心情和此前所做的準備工作。視頻發出後,網友也表示這樣的形式更容易吸引年輕觀衆關注時事。這些由人民網、環球網、中國日報等主流媒體發布的新聞報道是對新型傳播媒介的嘗試,開啟了vlog新聞報道的先河。
Vlog報道 vs 傳統電視媒體現場報道
Vlog 與傳統電視媒體現場報道在主持人角色、話語語态、講述方式、拍攝視角、新聞主角、内容呈現角度等六個方面都表現出差異。
Vlog報道相較于傳統電視媒體現場報道,更聚焦主持人個人,記者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記者,而是成為某段事件的“記錄者”。以記錄者的第一視角,與觀衆展開對話,用平等、日常口語化的生活語态,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充分發揮記者的個人魅力,帶領觀衆一起去發現和感受某一新聞事件,以此來最大化地提升新聞的互動性和沉浸感。這種叙事風格使得嚴肅話題落地,更加貼近用戶心理,拉近了與用戶之間的距離。
Vlog新聞的應用
Vlog廣泛流行的原因就在于其突出的根本性質——對後台的開放,多家主流媒體正是借用vlog這種形式來赢得受衆的心理接近感。Vlog新聞平等親和的交流方式解構了時政新聞天然具備的嚴肅符号,生活浸潤式的表達打開了時政新聞流量的入口。因此,重大的會議報道成為了vlog新聞的主要陣地。除此之外,vlog新聞在系列報道、突發性連續性報道中作用力也比較突出,可作為主要報道的暖床、前衛、配合、擴展和補充。在抗擊新冠肺炎期間,不少主流媒體通過vlog的形式拍攝系列戰“疫”日記,産生了很好的傳播效果,讓觀衆更全面地了解到了防疫的現狀,提高了群衆防疫意識。
Vlog+新聞這種新潮的表達方式顯然已經成為主流媒體發力的重點方向,在拓寬主流話語叙事模式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新聞傳播的另一種可能性。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國内四家運營商發放5G商用牌照,這标志着我國正式進入5G元年。5G的出現将大大提升網速,減少網絡信息傳遞的延遲效應,更便于受衆觀看浏覽視頻,帶來更好的沉浸式體驗。Vlog新聞在5G的加持下也将迎來發展的高潮。未來,我們期待vlog新聞能在更廣泛的主題報道上有更好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馨茹,何卓謙,劉海明等.Vlog遇上新聞的奇妙反應[J].青年記者,2019,(16):27-30.
[2] 詹緒武,李珂.Vlog+新聞:主流話語的傳播創新路徑——以“康輝vlog”為例[J].新聞與寫作,2020,(03):98-102.
[3] 劉娜,梁潇.媒介環境學視阈下Vlog的行為呈現與社會互動新思考[J].現代傳播,2019,41(11):47-54.
作者/陳卓
指導老師/吳垠
輪值主編/張淩霄
責任編輯/黃怡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