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生天地» 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
實習作品 | 帝裡重清明,朝暮寄哀思
發布時間:2021-04-05

清明悲别離,

綿綿無盡期。

雨細楊柳依,

重把故人憶。


值此清明之際,我們緬懷北體老一輩名師,追憶他們的高尚品格和勤勉精神,以求傳承好北體學術命脈,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不斷奮勇前進。

206650105585450f95800d15906206f8.png徐英超

9bec3b8539594c8aab3b7d32e2d54910.png

徐英超(1900~1986):北京通縣人。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後考入美國春田學院,獲碩士學位。新中國成立後,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1953年任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委員、北京體育學院副院長等職。首創“體育統計”課程。1965年著《體育統計方法》初稿,創立一個學科的新分支,該書已被美國巴森圖書館永久收藏。1983年完成了《體質教育研究初論》,為體質教育研究提供了一本必備的參考書。


先生終年八十有六,從事體育事業六十餘載,一生嘔心瀝血,孜孜不倦。第11屆奧運會喚起他體育報國的初心,即便日寇猙獰,國民黨滅絕人性,也無法抑制他對黨和國家的深情。清河之畔,有松柏桦林,正和先生之意,由是中央體育學院平地而起。校園裡,誨人不倦;山河間,奔波不停。火焰已經熄滅,但先生對體育教育事業的貢獻永不湮滅。

206650105585450f95800d15906206f8.png宋君複

6a046ddaeab2470f93d16f15089feb7b.png

宋君複(1897~1977):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教授體育教育家,是解放前唯一參加過三屆奧運會的中國人,也是解放前我國僅有的兩位國際級籃球裁判之一。解放後曾任北京體育學院教務處主任、副院長。1964年當選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同年,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會。中國第一批體育專家、體育教育家,著有《體育原理》《女子籃球訓練法》等書。


一張來自美國洛杉矶的邀請函,将先生與中國體育緊緊地聯結在一起。從洛杉矶到柏林,再到倫敦,先生守住中國體育剛剛燃起的火,開辟明天的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作風正派,治學嚴謹,是先生在後輩心中留下的記憶。時節如流雲何複,萬裡煙波也夢君。

206650105585450f95800d15906206f8.png李鶴鼎

38a053a9379f473d995543b5a8df6f54.png

李鶴鼎(1913-1991):河南太康人,王義潤之夫。1938年畢業于北平師範大學體育系,曾先後在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重慶大學、國立江津體育專科學校任講師和副教授。1946年赴美國留學,後獲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教育碩士學位。新中國成立後,他毅然返歸祖國,積極投身于新中國的建設。198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中央教育部體育處指導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北京體育學院教授、球類教研室主任、研究生部主任。曾被選為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兼全國體育科學理論學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足球協會副主席兼科研委員會主任、全國體育文史資料編委會委員、北京市高校職稱評審委員會體育組副組長。曾擔任《體育大百科、體育卷》五大球組主編。對球類尤其是籃球、足球運動理論有較深研究,著有《球類運動理論》《國際足球規則及注釋》《曲棍球規則》《足球技術》等書。


隔洋空對月,一心誓歸國;歸來的是他的夢,盈滿對祖國的情。先生桃李天下,傳承一家;畢生追求真理,始終要求進步。球場上,仍能窺見先生之光,那是插在中國體育史上的獵獵風旗。至今思之,其心拳拳,其行累累,感人至深。他心中的中國體育之夢,仍在路上。

206650105585450f95800d15906206f8.png王義潤

348c163a21c94ec3ae721a3ec48c4e37.png

王義潤(1917-2011):李鶴鼎之妻。運動生理學專家,我國運動生理學奠基人之一。1939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1948年赴美留學獲美國舊金山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1951年回國後任北京師範大學講師,1953年創建北京體育學院運動生理教研室并任主任。曾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中國體育文史資料編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理學會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理事、運動醫學學會副主任委員等。擔任1967、1978年全國體育院系通用教材《人體生理學》《運動生理學》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基礎科學部分的主編。科研成果獲國家體委體育科技進步獎。獲得國家體委“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獎章,“從事教育工作30年獎章”,2004年獲得“運動生理學開拓者”稱号。


少年時尋見光,青年時遇見愛,即便時光一去不複返,暮年的先生心中依舊遼闊。碧血丹心,敏思笃行,筆耕不辍,足啟後人。斯人已去,風骨猶存,她的人生是一首淡淡的歌,身後的故事平靜的流淌。

206650105585450f95800d15906206f8.png王士林

image.png

王士林(1912-2001),吉林省吉林人。1937年從北平體育專科學校畢業後,一直從事教學、訓練工作。1953年随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合并到中央體育學院任教,研究生導師、教授,被譽為“中國跳王”。


基因擋住了陽光,勤奮造就新的希望;不氣餒,不服輸,發奮圖強,用雙肩擔起中國田徑希望的大梁。先生即便年近古稀,在課堂上依舊掩不住體内激烈奔湧的力量;追随心之所向,每一滴血都火熱滾燙,晚年終入黨,先生永遠是令人欽佩的“中國跳王”。先生的生命之火如此明亮,為吾輩的征途領航。

206650105585450f95800d15906206f8.png馬啟偉

228e8aec6828452f89471bfddbd8ff28.png

馬啟偉(1919-2003):福建廈門人。1948年畢業于美國春田學院研究院,獲體育和教育學碩士學位後回國。曾任清華大學講師,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中國女子排球隊首任主教練,北京體育學院球類教研室主任、副院長、院長。曾擔任國際排球聯合會、亞洲排球聯合會規則委員會主席,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中國心理學會理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著有《網球運動》《排球裁判法》《排球運動》《感受性》等。


國為重,家為輕,學術為重,名利為輕,先生是新中國排球的先驅,披荊斬棘。平易近人,自上任時起;孜孜以求,貫穿他的生命。一生追求革新,輾轉于球場與課堂;甘心做沉默的砥柱,成為國家最大的财富。先生的人生,正如一場排球賽,在曆史長河中是轉瞬間,卻擁有超越時空的無窮力量。

206650105585450f95800d15906206f8.png張文廣

image.png

張文廣(1915-2010):河南省通許縣人,回族。武術教育家,著名武術教授,當代“武林三泰鬥”之一,被稱為武術界的巨人,在bevictor伟德官网參與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個武術系,培養出我國第一批武術碩士研究生。


打砂包、踢砂袋、舉石墩、紮馬步,博采衆長,創“張派”武術。以技授人,以德育人,先生像樸實馨香的泥土,用自己的養分哺育祖國武術之花,澆灌着國際武林之苗。亂世中的骨氣與志氣,治世中的元氣與銳氣,統統化作先生的浩然之氣。誰把家國扛在肩上,吾輩就把誰裝進心裡。

206650105585450f95800d15906206f8.png賈玉瑞

image.png

賈玉瑞(1916-2000):北京人。教授、體育教育專家。先後就讀于北京師範學校,北京體育專科學校、日本國立東京高等師範學校。1944年任教于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曾任中央體育學院遊泳教研室主任、體育系主任、教務處副處長等職。多次主編全國體育院校《遊泳》教材,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的遊泳部分編寫工作。獲得國家體委“新中國體育開拓者”獎章,榮獲“高等教育事業突出貢獻獎”獎勵。


言念君子,卑以自牧,溫其如玉,人中祥瑞。是劍,就揚眉出鞘;是艦,便揚帆遠航。從東京到北京,從擊劍到遊泳,能上九天,能下五洋。雪下了又融,草綠了又黃,先生永遠是新中國體育的開拓者,是如昆山片玉般的寶藏。

206650105585450f95800d15906206f8.png薛濟英

053fbb6857e54f5791d09f5fbf5dfa20.png

薛濟英(1914-1996):江蘇蘇州人。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體育學會體育理論學會會員,中國田徑協會裁判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級田徑裁判員,國家級田徑裁判員考試命題及主考人之一。


人在太平洋的東方,心卻向着彼岸的祖國。先生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縮影,先生的腳步是一個中國田徑成長的曆程。桃李滿天下,春晖遍四方,五星紅旗在賽場為中國田徑健将上升時,亦是在授予他勳章。

問道君子,追思前賢。

不忘初心,砥砺前進。


圖/源自網絡

文/包瑞琦

排版/包瑞琦

指導老師/劉賀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