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微信公衆号@讀庫
1月23日,新冠疫情暴發,武漢市政府下令封城,武漢的獨立書店紛紛就此歇業,至今多數仍未獲準複工。在這個漫長的冬天,武漢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艱難與風霜,日曆每翻過一頁,這裡便誕生無數新的别離和希望。
時下,籠罩百日的烏雲漸散,武漢開始駛回原有的軌道。這些已成為武漢文化地标的大小書店,也與他們的讀者一起等待着這個遲來但寶貴的春天。
風 暴 席 卷
政府有關部門曾于疫情期間針對實體書店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月5日,在1021家參與調查的書店中,有926家停止營業,占90%以上;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的書店890家,占87%。在武漢,因歇業而三個月未有進項的獨立書店不在少數。
境自在書店開在武商廣場對面的一幢寫字樓裡,正常情況下月營業額大概為一萬元左右,幾乎每月均為虧損狀态,偶爾持平,這百日裡則分毫未進。華中師大旁的百草園書店從開店至今已是第十年,月收入三萬到五萬不等,盈利不多,基本持平,其近三月的收入也為零。
盡管收支赤字非常嚴重,但對于這些書店人來說,在疫情期間,營業額已不是最憂心的事,懸在他們頭頂的利劍是生死。
“武漢比較特殊,我們前一段時間的問候可能就是,這個人他還在不在世。這真的是比較殘酷的一件事。”境自在書店的店主大石頭這樣描述疫情期間與書友的交流。“很有可能身邊就會有人突然離去了,我們實際上每天要面對的就是生死的情況,每天要考慮我們的生活物資這些東西。今年這一場疫情幾乎對所有人都是有影響的。”
百草園書店的店主老王在談及疫情之下獨立書店的境況時,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難”。“武漢以她近乎悲壯的方式防止了病毒的蔓延與擴散,她是全國犧牲最大的城市。今年對于武漢的所有書店來說都很艱難,因為已經有三個月沒有正常的營業了,這期間的費用、運營成本……很多還在貼。今年的情況就很難呐,大家都很難,武漢也很難。”
處于風暴最兇猛的時刻,要書店人先活下去,書店才能活下去。
冰 點 自 救
在困境之下,許多書店開始創新營業形式,盲選即為其中的一種。所謂盲選,就是讀者給出幾個關鍵詞,不提書名、作者和出版社。而店主據此挑選相應的書籍寄予讀者,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同時也改善書店的營業狀況。
百草園書店也于3月26日上線了為期三天的盲選服務,除書籍選擇之外,老王還會在書籍扉頁手寫一段贈予讀者的話,并蓋上書店的紀念章,大多讀者在收到書籍後都表示非常“驚喜”、“喜歡”。在這三天中,百草園共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30多份訂單,收入近四萬元,老王說,複工後,這筆錢要用來為書店購置一架鋼琴。
境自在書店則選擇了較為明确的線上“雙向選書計劃”:讀者根據書店提供的精選書目清單“雲選”,或者書店根據讀者希望購買的圖書類别“雲推”,最終幫讀者挑選到自己喜歡的好書,目前這項活動也收到了許多讀者的好評。
也有書友建議書店在難以為繼時發起衆籌,大石頭選擇了婉言謝絕。“我們從内心是不太願意去消費這樣一個悲情的話題,‘我很難,希望大家支持我渡過難關’之類的,因為大家都很難。如果放在以前其他的背景條件下,我們做這樣一件事情可能還說得過去。但現在在大家都很難的情況下,我不太願意透支别人的愛心。”
大石頭說,在當前的非常時期之下,讀者們對境自在的關心支持已經非常好了,盡管可能金額不大。“雖然我們也想讓這個書店一直活下去、一直走下去,但這個隻是我們内心的一個想法,不可能讓别人都無條件地來支持你,我覺得還是需要去客觀地面對它。”
重 回 正 軌
境自在書店于2014年開業,今年的4月25日就是它的開店六周年。大石頭将書店視為自己的孩子,他期待着書店能早日複工、回到正軌:“六周歲,小境就到上小學的年紀了。”
在這位書店人眼中,書店應該是一個很生活化的存在,很接地氣的地方,人們因書而相聚于此,但交往和交流的内容絕不僅限于書。“它可以很有思想,也可以很生活市井,這些都是共存的。書店不應該讓人望而卻步,毫不自在,而應該像一位可以随時去串門的鄰居,想到了,就來!”大石頭希望書店像生活中的一碗“熱幹面”,好吃,實在,雖不奢華,卻是平日裡不可或缺的食糧。
大石頭并不想把書店打造成一個自娛自樂的自我空間,而是希望做成書與讀者平等交流的場所。“我們希望我們做出來的東西品質好,我希望你覺得好,但我不能強加給你,你可以有你的意見,我會來不斷地完善它。平等、尊重和包容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相處的基礎,對書店也是一樣。”
在老王心中,書店是“閱讀和分享生活的場所”。互聯網時代,實體書店的意義早已超越了簡單的書籍購買。給喜歡閱讀的人提供一個好的閱讀空間、閱讀環境,這是老王心中實體書店的功能,也是他開店十年來不滅的初心。“一個城市的書店越多,對市民而言閱讀的場所也就越多,大家可能不用走太遠,就可以去到一個可以讀書的地方。”
書店的服務品質與市民的文化素養應該是一個同步提高、相依相生的過程。優質的書店和健康的業态會引導閱讀;而當閱讀成為風尚,書店及各類文化活動将成為重要且美麗的城市文化景觀。
“有 需 求 就 會 有 市 場”
夢想和情懷不能當飯吃,悲情的衆籌路線也不是萬金油。作為經營實體,獨立書店想要正常且有尊嚴地活下去,就需要遵循市場規律,創造滿足讀者需求的價值,不斷創新和完善書店的品質與服務,實現其應有的經濟效益。
談及書店的品質,首要的是書籍的品質。大石頭想把境自在做成一家“真正的書店”——以好書為核心,堅持書的品質,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嘩衆取寵,在選書方面不斷尋求最适合書店本身氣質的平衡。
身處高校群,讀者多為大學的老師和學生,老王将百草園定位成“一家高品質的精選的書店”。他說,每年國内出版的書籍非常多,但其實有相當一部分是屬于閱讀層次比較低的,他覺得這批書就沒有必要進入百草園。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大石頭和老王都認為實體書店不會被網絡書店取代。
“我從不把它們看作敵對的。在推動全民閱讀和提升國民素質方面,二者是應相互補充、共同進步的。”在一次演講中,大石頭談到他對于行業矛盾的看法。
“我們覺得原因主要在于圖書(價格)立法不完善及市場環境不夠規範,各類書店進貨價格差别太大,還可能導緻圖書定價虛高,再加上某些書店利用這種情況采取壟斷傾銷等不正當競争方式搶奪市場份額,從而造成現在網絡書店和實體書店看似水火不容的局面。書店行業更不是毫無發展前景,随着人們物質生活的日益富足,精神需求隻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高。隻要始終為有消費需求讀者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服務,做書店是能夠大有可為的。”
當下有許多種唱衰實體書店的聲音,但老王并不笃信于此:“這些都隻是預期,但你光有預期是不夠的,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價值理念。”
目前有大量的獨立書店在進行複合型的嘗試,在擴大收入的同時,書店的價值也因此而豐富。讀書會、觀影會、作家分享會、燭光鑒樂會、冬至餃子節……百草園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都極受讀者歡迎,甚至已将陽光碼頭打造成為武漢的一個文化坐标。老王認為,實體書店在豐富人們學習和生活方面扮演的角色是極為重要的。“特别是為職場人的後學習時代提供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所,這是互聯網難以替代的地方。”
等 待 春 天
談及對複工後營業情況的預想,大石頭給了一個開放式的回答。“用勵志的話說,我們希望今天比昨天更好,這當然是鼓舞自己。但客觀地來說,它總會是一個螺旋式、波動式的,循環往複的過程,當你不斷想清楚自己要的一些東西的時候,你會是朝着一個方向在走,我們當然希望這個方向是對的,但到底對不對,我們也不知道。但你決定要做的話,就要給自己一個積極的預期。”
今年的4月25日是境自在開店六周年的日子,大石頭不知道書店能走到第幾個六周年,也沒想過萬一真的山窮水盡怎麼辦,他隻想先一直做下去。“書店和人是一樣的,它也是有生命的。如果是自然走到盡頭就走到盡頭,但如果還有希望,我們就要一起陪伴它。”
在武漢之外,全國各地的許多獨立書店也陷入了類似的窘境,他們自發地織成一張網,在尋找各自出路的同時結伴熬過寒冬。三聯邀請言幾又西安、杭州曉風書屋等16家書店進行線上直播雲買書,廣西師大出版社發起“燃燈計劃”與作家、書店進行線上分享和銷售聯動,中圖網利用官博推廣優質實體書店服務信息……疫情之下,燈火輝煌,共盼晨光。
珞珈山的八重櫻已開了又謝,而武漢獨立書店的春天依舊還未真正到來。大石頭很喜歡新褲子樂隊,他用一首歌來描述自己對春天的期待。“你要活下去,你就要給自己找希望,就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但如果你覺得活不下去了,那就是新褲子唱的,‘我最愛的書店也沒有撐過這個夏天’。”
武漢百草園書店供圖
武漢境自在書店供圖
作者/張紫玉
指導教師/胡岑岑
輪值主編/吳垠
責任編輯/黃怡靜